荷兰疫苗是什么?
荷兰疫苗就是牛痘疫苗,在1796年英国医生詹纳(Edward Jenner,1749-1823),在牛奶场工人身上发现,因为挤奶接触到感染天花牛的分泌物不会得天花,于是以另一种类似天花病毒的病毒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vaccine字义来自vacca,即母牛之意)制成的疫苗预防天花,效果良好。因为天花病毒和牛痘病毒有类似的蛋白质结构,人体在感染了牛痘后再接触天花病毒时,能对其免疫。后来这个技术发展成为天花疫苗并被广泛使用,使天花这种曾肆虐全球的人类最大杀手最终在发达国家绝迹。
詹纳本人就是天花病毒的感染者(其母亲和姐姐都是感染天花后死亡),他自己也是在出生时接种过天花疫苗才得以活下来。詹纳本人在发表其发现时,也证明了其在老鼠的实验中成功用被牛痘感染的奶牛乳牛头螨(blowfly larvae,blow意为蝇,fly为蝇的复数形式,larva为蠕虫的意思,在此为幼虫之意)的泡沫进行接种,使其产生抗体而不感染天花。
詹纳本人的经历被描述在电影《天火》中,但是电影和事实都有偏差。在电影中,他被描述为一个出身名门的贵族。然而事实上,詹纳的出身十分普通,并且家中无人感染天花。詹纳的启蒙老师是一位乡绅,而詹纳本人则依靠教区牧师资助完成其医学教育。
最初是医生Hunter和Wadsworth提出了天花疫苗使用的想法,而Hunter则是第一个尝试给人类使用牛痘接种疫苗的人,他在自己脸上接种,但是并没有成功,其面部并没有产生天花疾病的抵抗力。直到詹纳成功使用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的例子出现,使得天花疫苗接种成为可能。
尽管在医学研究中使用天花病毒是违法的,但是其基因序列却是已经公开。而一些国家仍然保存有天花的病毒样本。
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天花病毒几乎绝迹,而在世界卫生组织(1966年)的努力下,1980年世界上最著名的天花病毒样本被保存在两个地方,美国亚特兰大的CDC和乌克兰的基辅研究所。而基辅的天花病毒样本被认为是世界上所有的天花病毒的样本。天花病毒样本的保存工作一直到2015年,而在此之前保存的工作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天花病毒可以被保存在一些研究机构中,前提是在发现病毒以前就存在的机构才可以被授权保存。而乌克兰的天花病毒样本也被运送至美国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中心。
在苏联解体以后,乌克兰成为独联体的一部分,于是天花病毒的样本也随之保存在CDC。最终,CDC决定将乌克兰的天花病毒样本转移到乌克兰自己手里,而基辅研究所成为唯一可以保存天花病毒的机构,但是乌克兰的天花病毒样本并不完整。因为CDC只将病毒的样本交给了乌克兰政府,而没有包括天花病毒的基因序列。而乌克兰也没有向其他国家索要基因序列。最终,在乌克兰政府将样本交还给基辅研究所后,乌克兰就没有保存基因序列的能力了。
最终,美国成为拥有全世界天花病毒样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