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叫个什么名字?

商珠芙商珠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以前养过一只小串串,特别可爱。当时想给它取一个特别酷的名字,思前想后,给它取名“忍者”...... 后来它长大了,我带它出去的时候,总有人问“这狗真能忍啊,这个名字太贴切了!”、“它是不是忍者犬啊!”之类的话。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心里简直美滋滋的。感觉自己的狗真的像忍者一样,聪明、忠诚、勇敢且低调。

但问题是,这个“忍者”的名字实在没什么内涵,而且越长大反差越大。从一只小小的串串,变成了一只巨大的串串。 从可爱到吓人的变化(▼皿▼#) 但最恐怖的是,有一次我带它去参加一个朋友聚会。在门口跟主人握手的时候,主人看着我的爪子,震惊地问道: “你是狗还是猫啊?” 我..我是什么啊!!! 于是,从此给它改名为“大脸”。

大脸的名字来自于《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一段经典台词: “我的愿望就快要实现了……大侠,我好彩哦,刚刚捡了一条命……” 当时觉得这个名字简直是给大脸量身打造的,既符合身份又相当有趣。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部小说里写到这样一个情节: 一个女鬼阴郁地盯着床上的男人:“你说我是你的什么?” 男人的额头冒出大量的虚汗:“大小姐……您是奴才的大姐。” 所以,你们看,名字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为了给自己取到满意的名字,古人可真是绞尽脑汁——

古人起名有多讲究? 先秦时期,人们特别偏爱“子”字,各种“子”字款姓名来了—— 管仲子、伍胥子、晏婴子、季札子、勾践子等,简直要泛滥成灾。 汉代人觉得“子”字太过女性化,开始流行起“仲、叔、季”等字,并且用做表字的人也比比皆是。

晋代之后,人们取名字越来越喜欢用“之”字——“之”字贯穿了整个南北朝。 到了隋唐时代,由于“之”字的普及率已经太高,有人就开始在名字里面用“吾”“汝”“斯”“彼”等字代替。 甚至到了明代,有些人还故意把名字写错,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如朱廷珪,字耀邦,号雪庵,明太祖朱元璋赐姓“朱”,因名中有“圭”;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其父朱同,字汝器,号竹坡,官至吏部考功郎。他因避讳父名,将“圭”改作“皋”,以明祖训“一字不改,永为子孙”,自称“朱皋,别号雪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