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虫是球虫吗?
是的,孢囊虫(Sporozoite)是寄生虫中的一大类群,因感染宿主后主要在细胞内形成具有营养作用的囊状结构而得名. 常见的寄生在动物体内的有蛔目、异尖目、绦目等;而人类常见感染的孢囊虫则主要包括寄生虫中的蛔目的蛔目,如蛔目异尖科(Heteroxonchid)的异尖虫(H.oculata )以及寄生虫中的绦目的绦虫(Cestode)的阔节裂头绦虫(Buchnera lata )和异尖目蛔科的蛔目异尖科(Heteroxenchiidae)的蛔目异尖科( H.nana).其中又以异尖科( Heteroxenchiidae) 的异尖虫(H.oculata) 和绦目的绦虫(Cestoda)的阔节裂头尾绦虫 (Buchnerlaata) 为主要成员.另外,原核生物门的大肠杆菌也可侵染昆虫和脊椎动物,形成包囊,以进行传播。
1982年,我国卫生部的专家首次从东北野生梅花鹿的胃肠道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寄生虫-异尖线虫,该线虫大小约为2~3mm,形态与异尖线虫属的其它成员相似,但个体略大且为卵形,因而命名为硕尾异尖线虫(Metazoa ocula tae) 。随后,这一寄生虫又被陆续发现于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并于1991年被正式列入我国寄生虫名录。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物的出现,对蠕形螨的研究逐渐深入。1979年,Fletcher等报道,英国地区的犬蠕形螨感染率为80%,美国则为68%;而Kaufman等发现的感染率更是高达98%。1994 年,Winslow等在研究澳大利亚犬的蠕形螨感染情况时发现,虽然这些犬曾先后感染过5种以上的蠕形螨虫,但这些犬所感染的各不同种类的蠕形螨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反应。 近10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蠕形螨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蠕形螨的认识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形态学诊断。基因测序技术和蛋白组学的进展更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