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真菌的药有哪些种类?
抗真菌药物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抗生素类、氮唑类、丙烯胺类和甲硝唑类药物,这些药物的抗菌机制不同,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也有差异,具体的作用机理如下所示: 1. 抗生素类药物 该类药可以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从而杀死或者抑制真菌,包括多烯酰胺类(制霉菌素)和两性型霉素B等;此外还有氟康唑、酮康唑等口服制剂以及伊曲康唑、克霉唑等外用制剂。 对皮真菌感染,特别是念珠菌感染有效,是目前治疗癣病最常用的药物。但是要注意的是该类药物毒性较大,长期服用可导致肝损害或严重肾毒,因此不建议长期大量使用此类药物。
2. 氮唑类药物 该类药主要是通过阻碍真菌细胞的DNA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包括咪康唑和氯己定二溴海因等;此外还有特比萘芬,其能够选择性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内角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使真菌死亡,达到治疗功效。 有高效广谱杀菌作用,对于皮肤癣菌、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念珠菌属等有杀灭和抑制效果。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常用作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但若长时间服用,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该药物不宜与含铝制剂如氢氧化铝等共同服用,也不宜与四环素、红霉素等同时服用。
3. 丙烯胺类药物 该类药属于抗真菌感染药,对浅部真菌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主要适用于皮肤癣菌病,包括脚藓、头癣、手足藓及股癣等。常见药物有益康唑、阿莫罗芬等;此外还有萘替芬、联苯苄唑等外用药。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在连续服用本类药物6周以上时,约50%的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这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在起到很好的药效的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4. 甲硝唑类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进而阻断真菌油脂类的合成,起到杀灭真菌的作用。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甲硝唑和奥硝唑。 对寄生虫和真菌均有杀灭作用,对厌氧菌更敏感,可杀灭皮肤、毛囊等部位真菌,因此也常被用于癣病的治疗,尤其对于甲真菌病,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