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宠物犬?
-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来试着答一下。 中国养狗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悠久的了,在商周乃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当时人们把狗叫做“豢(huan)”或“养犬”,《礼记·曲礼下》中有一句话:“犬马者,妾御之末品也;”“犬马”就是由“犬”和“马”组成的——这其实就是“犬马”一词的来历。 那么既然古代就有养狗的传统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爱狗人士”骂骂咧咧地喊着“外国人吃不起肉!”——难道中国人自己还不配拥有宠物狗吗? 事实是,在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中,是极少把狗当成“宠物”来养的,原因也很简单——不值得! 先秦及汉朝时期,中国处于农耕文明阶段,牛、马等大牲畜作为农耕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其地位自然非常高,而狗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除了“看家护院”之外,最大用途可能就是“猎”了。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有载:“冯唐,汉文帝时人,父亲姓冯,叫冯遂,是个大户人家。小时候去别人家做客,别人送他一只狗,他非常喜欢,抱着那狗连蹦带跳地回来。” 这里可以看出,狗在汉代虽也算家庭一员,但更多还是以“猎犬”的身份存在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和人口的锐减,牛、马等大牲畜的地位开始下降,狗的地位逐渐上升,这时候有些文人笔杆子就开始拿狗当“宠物”养了。比如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就有一首诗叫《咏荆轲》,诗中描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想要杀掉燕国太子丹,太子丹派荆轲刺秦,未果,秦欲杀太子的宠犬,太子知秦意,于是令狗“望风先奔”——这条狗可是太聪明了。
不过这里也有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文人们已经开始拿狗当宠物了,但传统观念还是认为狗是下贱的东西,不配有尊贵的名字——所以你看,太子丹的“宠物”叫“荆轲”,而冯唐怀中的“宠物”则被称之为“小狗子”。